JVM
堆空间的基本结构
- 对象优先在 eden 区分配
- 大对象直接进入老年代
- 长期存活的对象将进入老年代
针对 HotSpot VM 的实现,它里面的 GC 其实准确分类只有两大种:
部分收集 (Partial GC):
- 新生代收集(Minor GC / Young GC):只对新生代进行垃圾收集;
- 老年代收集(Major GC / Old GC):只对老年代进行垃圾收集。需要注意的是 Major GC 在有的语境中也用于指代整堆收集;
- 混合收集(Mixed GC):对整个新生代和部分老年代进行垃圾收集。
整堆收集 (Full GC):收集整个 Java 堆和方法区。
引用计数法
给对象中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计数器就加 1;当引用失效,计数器就减 1;任何时候计数器为 0 的对象就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
这个方法实现简单,效率高,但是目前主流的虚拟机中并没有选择这个算法来管理内存,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很难解决对象之间相互循环引用的问题。
可达性分析算法
这个算法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称为 “GC Roots” 的对象作为起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节点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当一个对象到 GC Roots 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的话,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
可作为 GC Roots 的对象包括下面几种:
- 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
- 本地方法栈(Native 方法)中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 所有被同步锁持有的对象
垃圾收集算法
标记-清除算法
该算法分为“标记”和“清除”阶段:首先标记出所有不需要回收的对象,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掉所有没有被标记的对象。它是最基础的收集算法,后续的算法都是对其不足进行改进得到。这种垃圾收集算法会带来两个明显的问题:
- 效率问题
- 空间问题(标记清除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碎片)
标记-复制算法
为了解决效率问题,“标记-复制”收集算法出现了。它可以将内存分为大小相同的两块,每次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一块的内存使用完后,就将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块去,然后再把使用的空间一次清理掉。这样就使每次的内存回收都是对内存区间的一半进行回收。
标记-整理算法
根据老年代的特点提出的一种标记算法,标记过程仍然与“标记-清除”算法一样,但后续步骤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回收,而是让所有存活的对象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
分代收集算法
当前虚拟机的垃圾收集都采用分代收集算法,这种算法没有什么新的思想,只是根据对象存活周期的不同将内存分为几块。一般将 java 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垃圾收集算法。
比如在新生代中,每次收集都会有大量对象死去,所以可以选择”标记-复制“算法,只需要付出少量对象的复制成本就可以完成每次垃圾收集。而老年代的对象存活几率是比较高的,而且没有额外的空间对它进行分配担保,所以我们必须选择“标记-清除”或“标记-整理”算法进行垃圾收集。
垃圾收集器
Serial 收集器
Serial(串行)收集器是最基本、历史最悠久的垃圾收集器了。大家看名字就知道这个收集器是一个单线程收集器了。它的 “单线程” 的意义不仅仅意味着它只会使用一条垃圾收集线程去完成垃圾收集工作,更重要的是它在进行垃圾收集工作的时候必须暂停其他所有的工作线程( "Stop The World" ),直到它收集结束。
新生代采用标记-复制算法,老年代采用标记-整理算法。
ParNew 收集器
ParNew 收集器其实就是 Serial 收集器的多线程版本,除了使用多线程进行垃圾收集外,其余行为(控制参数、收集算法、回收策略等等)和 Serial 收集器完全一样。
新生代采用标记-复制算法,老年代采用标记-整理算法。
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
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也是使用标记-复制算法的多线程收集器
-XX:+UseParallelGC
使用 Parallel 收集器+ 老年代串行
-XX:+UseParallelOldGC
使用 Parallel 收集器+ 老年代并行
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关注点是吞吐量(高效率的利用 CPU)。CMS 等垃圾收集器的关注点更多的是用户线程的停顿时间(提高用户体验)。所谓吞吐量就是 CPU 中用于运行用户代码的时间与 CPU 总消耗时间的比值。
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提供了很多参数供用户找到最合适的停顿时间或最大吞吐量,如果对于收集器运作不太了解,手工优化存在困难的时候,使用 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配合自适应调节策略,把内存管理优化交给虚拟机去完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新生代采用标记-复制算法,老年代采用标记-整理算法。
这是 JDK1.8 默认收集器
JDK1.8 默认使用的是 Parallel Scavenge + Parallel Old,如果指定了-XX:+UseParallelGC 参数,则默认指定了-XX:+UseParallelOldGC,可以使用-XX:-UseParallelOldGC 来禁用该功能
CMS 收集器
CMS(Concurrent Mark Sweep)收集器是一种以获取最短回收停顿时间为目标的收集器。它非常符合在注重用户体验的应用上使用。
CMS(Concurrent Mark Sweep)收集器是 HotSpot 虚拟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并发收集器,它第一次实现了让垃圾收集线程与用户线程(基本上)同时工作。
从名字中的Mark Sweep这两个词可以看出,CMS 收集器是一种 “标记-清除”算法实现的,它的运作过程相比于前面几种垃圾收集器来说更加复杂一些。整个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 初始标记: 暂停所有的其他线程,并记录下直接与 root 相连的对象,速度很快 ;
- 并发标记: 同时开启 GC 和用户线程,用一个闭包结构去记录可达对象。但在这个阶段结束,这个闭包结构并不能保证包含当前所有的可达对象。因为用户线程可能会不断的更新引用域,所以 GC 线程无法保证可达性分析的实时性。所以这个算法里会跟踪记录这些发生引用更新的地方。
- 重新标记: 重新标记阶段就是为了修正并发标记期间因为用户程序继续运行而导致标记产生变动的那一部分对象的标记记录,这个阶段的停顿时间一般会比初始标记阶段的时间稍长,远远比并发标记阶段时间短
- 并发清除: 开启用户线程,同时 GC 线程开始对未标记的区域做清扫。
主要优点:并发收集、低停顿。但是它有下面三个明显的缺点:
- 对 CPU 资源敏感;
- 无法处理浮动垃圾;
- 它使用的回收算法-“标记-清除”算法会导致收集结束时会有大量空间碎片产生。
G1 收集器
G1 (Garbage-First) 是一款面向服务器的垃圾收集器,主要针对配备多颗处理器及大容量内存的机器. 以极高概率满足 GC 停顿时间要求的同时,还具备高吞吐量性能特征.
- 并行与并发:G1 能充分利用 CPU、多核环境下的硬件优势,使用多个 CPU(CPU 或者 CPU 核心)来缩短 Stop-The-World 停顿时间。部分其他收集器原本需要停顿 Java 线程执行的 GC 动作,G1 收集器仍然可以通过并发的方式让 java 程序继续执行。
- 分代收集:虽然 G1 可以不需要其他收集器配合就能独立管理整个 GC 堆,但是还是保留了分代的概念。
- 空间整合:与 CMS 的“标记-清理”算法不同,G1 从整体来看是基于“标记-整理”算法实现的收集器;从局部上来看是基于“标记-复制”算法实现的。
- 可预测的停顿:这是 G1 相对于 CMS 的另一个大优势,降低停顿时间是 G1 和 CMS 共同的关注点,但 G1 除了追求低停顿外,还能建立可预测的停顿时间模型,能让使用者明确指定在一个长度为 M 毫秒的时间片段内。
G1 收集器的运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初始标记
- 并发标记
- 最终标记
- 筛选回收
G1 收集器在后台维护了一个优先列表,每次根据允许的收集时间,优先选择回收价值最大的 Region(这也就是它的名字 Garbage-First 的由来) 。这种使用 Region 划分内存空间以及有优先级的区域回收方式,保证了 G1 收集器在有限时间内可以尽可能高的收集效率(把内存化整为零)。
ZGC 收集器
与 CMS 中的 ParNew 和 G1 类似,ZGC 也采用标记-复制算法,不过 ZGC 对该算法做了重大改进。
在 ZGC 中出现 Stop The World 的情况会更少!
类文件结构详解
Class 文件结构
ClassFile {
u4 magic; //Class 文件的标志
u2 minor_version;//Class 的小版本号
u2 major_version;//Class 的大版本号
u2 constant_pool_count;//常量池的数量
cp_info constant_pool[constant_pool_count-1];//常量池
u2 access_flags;//Class 的访问标记
u2 this_class;//当前类
u2 super_class;//父类
u2 interfaces_count;//接口
u2 interfaces[interfaces_count];//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u2 fields_count;//Class 文件的字段属性
field_info fields[fields_count];//一个类会可以有多个字段
u2 methods_count;//Class 文件的方法数量
method_info methods[methods_count];//一个类可以有个多个方法
u2 attributes_count;//此类的属性表中的属性数
attribute_info attributes[attributes_count];//属性表集合
}
魔数(Magic Number)
每个 Class 文件的头 4 个字节称为魔数(Magic Number),它的唯一作用是确定这个文件是否为一个能被虚拟机接收的 Class 文件。
Class 文件版本号(Minor&Major Version)
紧接着魔数的四个字节存储的是 Class 文件的版本号:第 5 和第 6 位是次版本号,第 7 和第 8 位是主版本号。
常量池(Constant Pool)
紧接着主次版本号之后的是常量池,常量池的数量是 constant_pool_count-1
(常量池计数器是从 1 开始计数的,将第 0 项常量空出来是有特殊考虑的,索引值为 0 代表“不引用任何一个常量池项”)。
访问标志(Access Flags)
在常量池结束之后,紧接着的两个字节代表访问标志,这个标志用于识别一些类或者接口层次的访问信息,包括:这个 Class 是类还是接口,是否为 public
或者 abstract
类型,如果是类的话是否声明为 final
等等。
当前类(This Class)、父类(Super Class)、接口(Interfaces)索引集合
类索引用于确定这个类的全限定名,父类索引用于确定这个类的父类的全限定名,由于 Java 语言的单继承,所以父类索引只有一个,除了 java.lang.Object
之外,所有的 java 类都有父类,因此除了 java.lang.Object
外,所有 Java 类的父类索引都不为 0。
接口索引集合用来描述这个类实现了那些接口,这些被实现的接口将按 implements
(如果这个类本身是接口的话则是extends
) 后的接口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在接口索引集合中。
字段表集合(Fields)
字段表(field info)用于描述接口或类中声明的变量。字段包括类级变量以及实例变量,但不包括在方法内部声明的局部变量。
- access_flags: 字段的作用域(
public
,private
,protected
修饰符),是实例变量还是类变量(static
修饰符),可否被序列化(transient 修饰符),可变性(final),可见性(volatile 修饰符,是否强制从主内存读写)。 - name_index: 对常量池的引用,表示的字段的名称;
- descriptor_index: 对常量池的引用,表示字段和方法的描述符;
- attributes_count: 一个字段还会拥有一些额外的属性,attributes_count 存放属性的个数;
- attributes[attributes_count]: 存放具体属性具体内容。
方法表集合(Methods)
methods_count 表示方法的数量,而 method_info 表示方法表。
Class 文件存储格式中对方法的描述与对字段的描述几乎采用了完全一致的方式。方法表的结构如同字段表一样,依次包括了访问标志、名称索引、描述符索引、属性表集合几项。
注意:因为volatile
修饰符和transient
修饰符不可以修饰方法,所以方法表的访问标志中没有这两个对应的标志,但是增加了synchronized
、native
、abstract
等关键字修饰方法,所以也就多了这些关键字对应的标志。
属性表集合(Attributes)
在 Class 文件,字段表,方法表中都可以携带自己的属性表集合,以用于描述某些场景专有的信息。与 Class 文件中其它的数据项目要求的顺序、长度和内容不同,属性表集合的限制稍微宽松一些,不再要求各个属性表具有严格的顺序,并且只要不与已有的属性名重复,任何人实现的编译器都可以向属性表中写 入自己定义的属性信息,Java 虚拟机运行时会忽略掉它不认识的属性。
类加载
类的生命周期
类加载过程
系统加载 Class 类型的文件主要三步:加载->连接->初始化。连接过程又可分为三步:验证->准备->解析。
加载
- 通过全类名获取定义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
- 将字节流所代表的静态存储结构转换为方法区的运行时数据结构
- 在内存中生成一个代表该类的
Class
对象,作为方法区这些数据的访问入口
加载阶段和连接阶段的部分内容是交叉进行的,加载阶段尚未结束,连接阶段可能就已经开始了。
验证
准备
准备阶段是正式为类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类变量初始值的阶段,这些内存都将在方法区中分配。
解析
解析阶段是虚拟机将常量池内的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的过程。解析动作主要针对类或接口、字段、类方法、接口方法、方法类型、方法句柄和调用限定符 7 类符号引用进行。
也就是得到类或者字段、方法在内存中的指针或者偏移量。
初始化
初始化阶段是执行初始化方法 <clinit> ()
方法的过程,是类加载的最后一步,这一步 JVM 才开始真正执行类中定义的 Java 程序代码(字节码)。
卸载
卸载类即该类的 Class 对象被 GC。
卸载类需要满足 3 个要求:
- 该类的所有的实例对象都已被 GC,也就是说堆不存在该类的实例对象。
- 该类没有在其他任何地方被引用
- 该类的类加载器的实例已被 GC
所以,在 JVM 生命周期内,由 jvm 自带的类加载器加载的类是不会被卸载的。但是由我们自定义的类加载器加载的类是可能被卸载的。
只要想通一点就好了,jdk 自带的 BootstrapClassLoader
, ExtClassLoader
, AppClassLoader
负责加载 jdk 提供的类,所以它们(类加载器的实例)肯定不会被回收。而我们自定义的类加载器的实例是可以被回收的,所以使用我们自定义加载器加载的类是可以被卸载掉的。
类加载器
JVM 中内置了三个重要的 ClassLoader,除了 BootstrapClassLoader 其他类加载器均由 Java 实现且全部继承自java.lang.ClassLoader
:
- BootstrapClassLoader(启动类加载器) :最顶层的加载类,由 C++实现,负责加载
%JAVA_HOME%/lib
目录下的 jar 包和类或者被-Xbootclasspath
参数指定的路径中的所有类。 - ExtensionClassLoader(扩展类加载器) :主要负责加载
%JRE_HOME%/lib/ext
目录下的 jar 包和类,或被java.ext.dirs
系统变量所指定的路径下的 jar 包。 - AppClassLoader(应用程序类加载器) :面向我们用户的加载器,负责加载当前应用 classpath 下的所有 jar 包和类。
JVM参数
# 指定堆内存–Xms和-Xmx
# 为JVM分配最小2 GB和最大5 GB的堆内存大小
-Xms2G -Xmx5G
# -XX:NewSize和-XX:MaxNewSize指定新生代内存
# 为新生代分配 最小256m的内存,最大1024m的内存
-XX:NewSize=256m
-XX:MaxNewSize=1024m
# NewSize与MaxNewSize设为一致
-Xmn256m
# 新生代和老年代内存的比值
# 新生代占1,老年代占2,年轻代占整个堆的1/3
-XX:NewRatio=2
# 设置两个Survivor区和eden的比值
# 表示两个Survivor:eden=2:8,即一个Survivor占年轻代的1/10
-XX:SurvivorRatio=8
# JDK 1.8 的时候,方法区(HotSpot 的永久代)被彻底移除了(JDK1.7 就已经开始了),取而代之是元空间,元空间使用的是本地内存。
# 设置 Metaspace 的初始(和最小大小)
-XX:MetaspaceSize=N
# 设置 Metaspace 的最大大小,如果不指定大小的话,随着更多类的创建,虚拟机会耗尽所有可用的系统内存。
-XX:MaxMetaspaceSize=N
# 串行垃圾收集器
# 并行垃圾收集器
# CMS垃圾收集器
# G1垃圾收集器
-XX:+UseSerialGC
-XX:+UseParallelGC
-XX:+UseParNewGC
-XX:+UseG1GC
# GC记录
-XX:+UseGCLogFileRotation
-XX:NumberOfGCLogFiles=< number of log files >
-XX:GCLogFileSize=< file size >[ unit ]
-Xloggc:/path/to/gc.log
JDK 监控和故障处理工具
JDK 命令行工具
这些命令在 JDK 安装目录下的 bin 目录下:
jps
(JVM Process Status): 类似 UNIX 的ps
命令。用于查看所有 Java 进程的启动类、传入参数和 Java 虚拟机参数等信息;jstat
(JVM Statistics Monitoring Tool): 用于收集 HotSpot 虚拟机各方面的运行数据;jinfo
(Configuration Info for Java) : Configuration Info for Java,显示虚拟机配置信息;jmap
(Memory Map for Java) : 生成堆转储快照;jhat
(JVM Heap Dump Browser) : 用于分析 heapdump 文件,它会建立一个 HTTP/HTML 服务器,让用户可以在浏览器上查看分析结果;jstack
(Stack Trace for Java) : 生成虚拟机当前时刻的线程快照,线程快照就是当前虚拟机内每一条线程正在执行的方法堆栈的集合。
jps
:查看所有 Java 进程
jps
(JVM Process Status) 命令类似 UNIX 的 ps
命令。
jps
:显示虚拟机执行主类名称以及这些进程的本地虚拟机唯一 ID(Local Virtual Machine Identifier,LVMID)。jps -q
:只输出进程的本地虚拟机唯一 ID。jps -l
:输出主类的全名,如果进程执行的是 Jar 包,输出 Jar 路径。jps -v
:输出虚拟机进程启动时 JVM 参数。jps -m
:输出传递给 Java 进程 main() 函数的参数。
jstat
: 监视虚拟机各种运行状态信息
比如 jstat -gc -h3 31736 1000 10
表示分析进程 id 为 31736 的 gc 情况,每隔 1000ms 打印一次记录,打印 10 次停止,每 3 行后打印指标头部。
常见的 option 如下:
jstat -class vmid
:显示 ClassLoader 的相关信息;jstat -compiler vmid
:显示 JIT 编译的相关信息;jstat -gc vmid
:显示与 GC 相关的堆信息;jstat -gccapacity vmid
:显示各个代的容量及使用情况;jstat -gcnew vmid
:显示新生代信息;jstat -gcnewcapcacity vmid
:显示新生代大小与使用情况;jstat -gcold vmid
:显示老年代和永久代的行为统计,从jdk1.8开始,该选项仅表示老年代,因为永久代被移除了;jstat -gcoldcapacity vmid
:显示老年代的大小;jstat -gcpermcapacity vmid
:显示永久代大小,从jdk1.8开始,该选项不存在了,因为永久代被移除了;jstat -gcutil vmid
:显示垃圾收集信息;
另外,加上 -t
参数可以在输出信息上加一个 Timestamp 列,显示程序的运行时间。
jinfo
: 实时地查看和调整虚拟机各项参数
jinfo vmid
:输出当前 jvm 进程的全部参数和系统属性 (第一部分是系统的属性,第二部分是 JVM 的参数)。
jinfo -flag name vmid
:输出对应名称的参数的具体值。比如输出 MaxHeapSize、查看当前 jvm 进程是否开启打印 GC 日志 ( -XX:PrintGCDetails
:详细 GC 日志模式,这两个都是默认关闭的)。
jinfo -flag [+|-]name vmid
开启或者关闭对应名称的参数。
jmap
:生成堆转储快照
jmap
(Memory Map for Java)命令用于生成堆转储快照。
jmap -dump:format=b,file=D:\heap.hprof 254964
jhat
: 分析 heapdump 文件
jhat
用于分析 heapdump 文件,它会建立一个 HTTP/HTML 服务器,让用户可以在浏览器上查看分析结果。
端口:7000
jstack
:生成虚拟机当前时刻的线程快照
jstack
(Stack Trace for Java)命令用于生成虚拟机当前时刻的线程快照。线程快照就是当前虚拟机内每一条线程正在执行的方法堆栈的集合.
JConsole:Java 监视与管理控制台
JConsole 是基于 JMX 的可视化监视、管理工具。可以很方便的监视本地及远程服务器的 java 进程的内存使用情况。你可以在控制台输出console
命令启动或者在 JDK 目录下的 bin 目录找到jconsole.exe
然后双击启动。
连接远程进程
如果需要使用 JConsole 连接远程进程,可以在远程 Java 程序启动时加上下面这些参数:
-Djava.rmi.server.hostname=外网访问 ip 地址
-Dcom.sun.management.jmxremote.port=60001 //监控的端口号
-Dcom.sun.management.jmxremote.authenticate=false //关闭认证
-Dcom.sun.management.jmxremote.ssl=false